無國界記者與16間合作機構發表《人工智慧與新聞業巴黎憲章》

人工智慧與新聞業巴黎憲章》為第一份制定相關規範的文件,世界各地的記者、新聞編輯室和媒體在使用人工智慧工作時,將可應用其中的倫理規範與原則。該憲章由無國界記者(RSF)所設立的委員會制定,並由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記者瑞薩(Maria Ressa)擔任主席。

2023年11月10日,無國界記者(RSF)和16個合作組織在巴黎和平論壇上發表《人工智慧與新聞業巴黎憲章》。在與公民社會團體、人工智慧專家、媒體代表和記者的合作下,《人工智慧與新聞業巴黎憲章》的制定工作於2023年7月展開

該憲章由無國界記者所籌組的委員會撰寫,2021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記者瑞薩(Maria Ressa)則擔任主席。委員會由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32位新聞或人工智慧知名專家組成。其目標十分明確——人工智慧時代的技術將改變媒體業,因此需確立一套基本倫理原則,以保護新聞資訊的完整性。

眾多組織史無前例地齊聚一堂,共同支持委員會和無國界記者的工作。其中包括捍衛新聞與媒體業的各大機構(保護記者委員會、加拿大新聞基金會、德國之聲學院、歐洲新聞中心、倫理新聞網絡、自由新聞無限組織、全球媒體發展論壇、國際新聞協會、普立茲中心、湯森基金會)、記者聯盟(歐洲記者協會)、公共媒體代表組織(亞太廣電聯盟)、ICT研究中心(東非與南非國際ICT政策合作組織)及調查新聞聯盟(全球調查報導網絡、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和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畫)。

為因應人工智慧在新聞資訊領域製造的動盪,《憲章》訂定十大原則,以保護資訊完整性與新聞業的社會職責。其中的核心原則為:

  • 媒體內的科技選擇須由倫理規範控管;
  • 人類自主性仍須為編輯決策的核心;
  • 媒體必須有協助社會分辨真實與合成內容的把握;
  • 媒體必須參與全球人工智慧治理,並在與科技公司協商時守護新聞業的發展存續。

「人工智慧使新聞業本已嚴峻的生存環境更加惡化,在允諾新機遇的同時,也對資訊完整性帶來巨大威脅。技術創新並不必然導致進步:科技必須在倫理的指導下才能真正造福人類。為保障知情權,記者和新聞機構須攜手合作,確保我們這個時代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以倫理為準則管理使用。《人工智慧與新聞業巴黎憲章》是實現此目標的重要一步。」

瑞薩(Maria Ressa)

Rappler創辦人兼執行長、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人工智慧可為人類提供非比尋常的服務,但顯然也能將對思想的操縱擴大到史無前例的程度。《巴黎憲章》是人工智慧和新聞業的首項國際倫理標準。在人工智慧時代,事實證據、明確區分真實與合成內容、編輯獨立性和人類責任將是獲得可靠新聞資訊權利的主要保障。新聞業比以往更加需要獲得廣泛認可的健全倫理基礎。我們與合作夥伴共同呼籲世界各地的記者、編輯和新聞機構將其視為己任、宣揚並在工作中貫徹這些原則。」

德洛瓦(Christophe Deloire)

無國界記者秘書長

 

以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科技可提供嶄新角度,但也為新聞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如今,深度偽造技術可能放大不實資訊、破壞公眾對所有影音內容的信任,語言模型動輒以犧牲新聞資訊的完整性為代價提高產能,媒體在此時簽署《憲章》,申明他們不會允許新技術使其偏離服務公眾利益的使命。《憲章》提倡以人為判斷和新聞倫理為支柱,以便新聞業履行其作為可信任第三方的社會職能。

 

委員會成員:

Maria Ressa(主席),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記者與Rappler媒體創辦人(菲律賓)
Charlie Beckett,倫敦政經學院媒體傳播系教授(英國)
Emily Bell,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與陶氏數位新聞中心主任(美國)
Veysel Binbay,亞太廣電聯盟(ABU)技術總監(馬來西亞)
Lars Boering,歐洲新聞中心(EJC)主任(荷蘭)
Lisa Campbell,獨立電視網企業溝通總監(ITN)(英國)
Phil Chetwynd,法新社(AFP)全球新聞總監(英國)
Nighat Dad,數位人權基金會(Digital Rights Foundation)執行董事(巴基斯坦)
Renée Diresta,史丹佛大學網路觀測計畫研究經理(美國)
Emilia Díaz-Struck,全球調查報導網絡(GIJN)執行董事(委內瑞拉)
Kathy English,加拿大新聞基金會主席(加拿大)
Camille François,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國際公共事務講師(法國)
Jodie Ginsberg,保護記者委員會(CPJ)主席(美國)
Ruth Kronenburg,自由新聞無限組織執行董事(荷蘭)
Justyna Kurczabinska,歐洲廣播聯盟(EBU)新聞策略與轉型總監(波蘭)
Jan Lublinski,德國之聲DW學院政策與學習總監(德國)
Gary Marcus,可信人工智慧發展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rustworthy AI)創辦人兼執行長、紐約大學榮譽教授(加拿大)
Frane Maroevic,國際新聞協會(IPI)執行董事(奧地利)
Mira Milosevic,全球媒體發展論壇(GFMD)執行董事(塞爾維亞)
Hanna Möllers,德國記者聯盟(DJV)法務長(德國)
Tabani Moyo,國際言論自由交流會(IFEX)召集人、南非洲媒體協會(MISA)區域總監(辛巴威)
Bruno Patino,法德公共電視台總裁(法國)
Paul Radu,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畫(OCCRP)共同創辦人(羅馬尼亞)
Martha C. Ramos Sosa,世界新聞出版協會(WAN-IFRA)世界編輯人論壇主席(墨西哥)
Stuart Russell,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電腦科學教授、人類兼容人工智慧中心(CHAI)創辦人(美國)
Gerard Ryle,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總監(愛爾蘭)
Eric Scherer,歐洲廣播聯盟(EBU)新聞委員會主席、法國電視台News MediaLab及國際事務總監(法國)
Anya Schiffrin,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國際公共事務資深講師(美國)
Wairagala Wakabi,東非與南非國際ICT政策合作組織(CIPESA)執行董事(烏干達)
Marina Walker Guevara,普利茲中心執行董事(美國)
Aidan White,倫理新聞網絡(EJN)創辦人、國際記者聯盟(IFJ)前秘書長(英國)
Antonio Zappulla,湯森路透基金會執行長(義大利)
委員會報告員:Arthur Grimonpont,無國界記者(RSF)(法國)

合作組織名單:
  

發起單位:
無國界記者(RSF)
  

合作機構:
亞太廣電聯盟(ABU)
東非與南非國際ICT政策合作組織(CIPESA)
加拿大新聞基金會(CJF)
保護記者委員會(CPJ)
德國之聲學院
歐洲記者協會(EFJ)
歐洲新聞中心(EJC)
倫理新聞網絡(EJN)

自由新聞無限組織(FPU)
全球調查報導網絡(GIJN)
全球媒體發展論壇(GFMD)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
國際新聞協會(IPI)
組織犯罪與貪腐舉報計畫(OCCRP)

普立茲中心

湯森基金會

Publié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