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兩名負傷丹麥記者已撤離

儘管遭人蓄意開火攻擊而身受重傷,兩名丹麥記者仍歷劫生還。兩人已從烏克蘭領土撤返其原籍國。無國界記者(RSF)再次呼籲各方應盡其所能保障戰場記者的安全。
2月26日時,記者Stefan Weichert與攝影師Emil Filtenborg Mikkelsen準備前往東北部城市阿克提卡(Ohtyrka),為丹麥報紙Ekstra-Bladet報導該地遭到轟炸的幼稚園,其乘坐車輛於途中受到攻擊,儘管已穿上防彈背心,兩人仍身受嚴重槍傷。
在逃離攻擊者後,他們盡可能為身上的傷口止血,同時在車旁等待應急人員將其送往醫院。
這兩名記者駐留烏克蘭已有二年,如今則在波爾塔瓦市(Poltava)的醫院。他們表示該地甚至能夠聽見俄國戰機與砲擊聲響。儘管身體狀況現已穩定,兩人告知所屬報社自己因槍傷而仍無法駕車,同時,烏克蘭領空關閉使其無法透過醫療後送的途徑離開烏國。
無國界記者東歐和中亞事務負責人卡佛利亞(Jeanne Cavelier)表示,「這兩名丹麥記者為報導俄軍入侵烏克蘭的首批重傷記者,其所受槍傷足以致命。我們呼籲所有交戰方承諾重視記者安全,他們是持續報導戰場局勢不可或缺的一員。」
隨著烏克蘭戰火蔓延,記者在報導戰事時的危險程度也逐漸增加。一名關注情勢發展的基輔記者向無國界記者表示,為捍衛烏克蘭領土而組建的團體越來越難以接近採訪。由於傳聞有俄國人在街頭蓄意破壞,因此民眾對陌生人——包含記者在內——的不信任程度與日俱增。
2014至2016年間,10名記者在東部頓巴斯地區戰火最為猛烈的時期身亡。無國界記者的安全指南可為前往戰區的記者提供許多建議。於俄國入侵前夕,烏克蘭的大眾資訊機構(Institute of Mass Information)也發表了一份建議清單,提供計劃至戰區報導的記者參考。
在無國界記者2021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所衡量的180國中,烏克蘭排名第97名,俄國則為第1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