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廣播公司撤離中國,無國界記者強烈要求中國政府終止其簽證武器化政策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本月關閉其北京分社,無國界記者(RSF)強烈要求中國政府終止將記者與外國特派員簽證武器化的政策。

無國界記者東亞辦事處執行長艾瑋昂(Cédric Alviani)表示,「如今中國國內極難取得獨立資訊,加拿大廣播公司此時被迫撤離中國是國際觀眾的一大損失」,他並呼籲民主國家「要求中方准許外媒於中國營運而不受其施壓」。

在等待中國政府為其特派員勒布朗(Philippe Leblanc)核發工作簽證兩年多後,加拿大的公共廣播機構加拿大廣播公司(CBC)於2022年11月2日宣佈將關閉北京分社。這並非中國首次以簽證作為武器阻撓記者在中國報導,近年來,中國政府已數十度拒絕為報導中國的記者核發簽證或續簽(見下方案例)。

在其2022年的年度報告中,駐華外國記者協會(FCCC)再次譴責中國當局增加對外媒的恐嚇施壓。在回覆調查的127位FCCC會員中,僅4%確定其媒體於2021年收到一般常駐記者簽證,部分會員只收到2至3個月的居留許可。報告並同時指出當局對外籍特派員及其消息來源的騷擾加劇,此情況與簽證武器化政策使得「留在中國的記者越來越難以進行工作」。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個月續任共產黨總書記,過去十年來,他收緊政府對中國官媒的控制、對獨立記者發動猛烈打壓,並加強對外國特派員的恐嚇與監控。

在2022年無國界記者世界新聞自由指數衡量的180國中,中國排名第175。

記者簽證武器化十年紀要

  • 2022:苦等中國政府核發其特派員的工作簽證兩年多後,加拿大廣播公司關閉其北京分社。
  • 2021:英國廣播公司特派員沙磊(John Sudworth)遭當局施壓威脅而離開中國,中國政府並禁止英國廣播公司於境內播放。香港《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記者黄淑琳(Sue-Lin Wong)簽證申請無故遭拒
  • 2020:至少18名特派員被迫離開中國,且多名外國記者的簽證申請無故遭拒,包括《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的特派員。在香港,《紐約時報》記者儲百亮(Chris Buckley)與《香港自由新聞》(Hong Kong Free Press)記者麥固崙(Aaron Mc Nicholas)的工作簽證申請遭拒
  • 2019:撰寫中國影響力報導的美國記者貝書穎(Bethany Allen-Ebrahimian)以法新社特派員身份申請工作簽證遭拒,《華爾街日報》記者王春翰(Chun Han Wong)的簽證亦未獲換發
  • 2018:曾撰寫新疆報導的BuzzFeed News中國分社社長李香梅(Megha Rajagopalan)簽證無故遭拒。《金融時報》亞洲新聞記者馬凱(Victor Mallet)在主持有港獨運動人士參與的辯論後被逐出香港。
  • 2015:法國雜誌《新觀察家》(L'Obs)北京特派員郭玉(Ursula Gauthier)拒絕為撰寫新疆維族報導道歉,之後其簽證未獲換發
  • 2013:報導中國人權議題的資深記者慕亦仁(Paul Mooney)以路透社記者身份申請簽證遭拒
Image
172/ 180
分數 : 23.36
Image
135/ 180
分數 : 43.06
Publié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