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事至今六個月,已有八名記者遇害

Evgeni、Brent、Maks、Pierre、Oleksandra、Oksana、Mantas和Frédéric。八名記者——兩女六男——在俄國入侵烏克蘭至今的六個月間喪生。無國界記者(RSF)回顧其死因,並指出殺害報導戰事記者之舉已構成戰爭罪。

以烏克蘭文閱讀 / Читати українською
以俄文閱讀 / Читать на русском

自俄軍於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記者便始終身處前線。無國界記者已記錄46起攻擊事件,總計100多名記者在工作過程中成為攻擊目標 - 這些攻擊行動因而構成戰爭罪。其中八人遭俄軍殺害,且多起案件為蓄意謀殺。無國界記者已向國際刑事法院及烏克蘭檢察總長辦公室遞交六份申訴

  • 薩昆(Evgeni Sakun),Kyiv Live TV,享年49歲——3月1日遇害

開戰一周後,俄軍於3月1日向基輔電視塔發射導彈,當地電視頻道Kyiv Live TV的烏克蘭攝影師薩昆便在此時遇害。他是這場戰事中首位在工作期間遇害的記者。在導彈攻擊所留下的瓦礫中尋獲其遺體後,其身分得以透過記者證加以確認。幾天後,無國界記者將這起攻擊及對另外三座未用於任何軍事目的之電視塔的攻擊案提交國際刑事法院。受到這些攻擊行動所影響,烏克蘭的32個電視頻道與數十個廣播電台被迫停播。

  • 雷諾(Brent Renaud),紀錄片製作人,享年50歲——3月13日遇害

3月13日,美國紀錄片製作人雷諾在基輔西北的伊爾平市開車時後頸中彈身亡,他是這場戰事中遇害的首位外國記者。同行的美國-哥倫比亞記者阿瑞唐多(Juan Arredondo)受傷入院。雷諾曾報導多場戰事(阿富汗、伊拉克與其他地區)與製作多部紀錄片。他自行決定前往烏克蘭,遇害時正在報導從俄軍為奪取首都所發動攻擊中逃難的平民。

  • 李文(Maks Levin),攝影記者,享年41歲——3月13日遇害

在俄國展開入侵後,資深烏克蘭攝影記者李文便立即開始報導此事,他常以獨立記者身份和備受敬重的烏克蘭新聞網站LB.ua與通訊社路透社合作,報導奮戰的士兵及受害平民。其照片曾登上德國雜誌Spiegel的封面,也曾刊載於美國的《時代雜誌》和《華爾街日報》。3月13日,他在報導俄國軍事行動與烏俄兩軍於基輔北方地區交戰時失蹤。4月1日,李文及當時同行友人——士兵切爾尼雪夫(Oleksiy Chernyshov)——的遺體在古塔-梅日吉爾西卡村(Huta-Mezhyhirska)附近的林中尋獲。數周後,無國界記者在進行獨家調查時找到兩起兇殺案的犯罪現場,以及射殺李文的其中一發子彈。從無國界記者所收集的資訊與證據可看出,李文遭俄軍以冷血方式處決。

  • 札克塞夫斯基(Pierre Zakrzewski)和庫夫希諾娃(Oleksandra Kuvshynova),福斯新聞,享年55歲/得年24歲——3月15日遇害

擁有法國和愛爾蘭雙國籍的影音記者札克塞夫斯基與烏克蘭籍當地記者助理庫夫希諾娃——這組福斯新聞的工作人員在3月14日於基輔近郊的城鎮霍倫卡(Horenka)遭到攻擊。兩人當時身受重傷,而其死訊於隔日獲得確認。札克塞夫斯基為駐倫敦的前戰地攝影師,在戰地的工作經驗已有30年之久、習於報導戰事,過去曾在伊拉克、阿富汗與敘利亞等地進行報導。年輕記者庫夫希諾娃擁有令人敬佩的勇氣與專業,她擔任福斯新聞的當地記者助理近一個月時間,協助其工作團隊在烏國四處活動、尋找新聞來源。

  • 鮑琳娜(Oksana Baulina),The Insider,享年43歲——3月23日遇害

鮑琳娜是少數於開戰時便已身在烏克蘭的俄國記者。俄軍於2月24日展開入侵時,她在推特上推文:「這是一場錯誤與罪惡之戰」。她過去曾在納瓦尼(Alexei Navalny,普丁的首要政敵)創立之俄國反貪腐基金會FBK擔任製作人,莫斯科將此機構列為極端組織。過去幾年間,她一直在基輔擔任記者,為設於拉脫維亞的俄國反對派調查報導媒體The Insider工作。其所屬新聞組織表示,鮑琳娜在3月23日被「自殺攻擊無人機」(kamikaze drone)殺害,當時她正在報導基輔郊區波迪爾(Podil)的購物中心稍早遭轟炸所導致損失。兩名保護其安全的同行警察因無人機爆炸而身受重傷。她最近曾採訪烏軍俘虜的俄國士兵,但去世前仍未及發表其採訪內容。

  • 科維達維丘斯(Mantas Kvedaravicius),紀錄片製作人,享年44歲——4月2日遇害

立陶宛紀錄片製作人科維達維丘斯於2016年發表首部紀錄片《馬立波》(Mariupolis),八年後,他在俄軍發動攻擊時又回到了馬立波(Mariupol),這次他將永遠留在這座港都。4月2日時,有人發現他倒臥街上、頭部與胸部各有一處槍傷。其死因仍舊不明,但可以確定的是俄軍在數天前曾監禁他。烏克蘭國防部新聞處在簡短的推特推文中寫道,「科維達維丘斯在試圖離開馬立波時被佔領該地的俄軍殺害······。」數天後,其伴侶將他的遺體送回立陶宛。

  • 伊姆霍夫(Frédéric Leclerc-Imhoff),BFMTV,享年32歲——5月30日遇害

5月30日,法國電視新聞頻道BFMTV的法籍影音記者伊姆霍夫(Frédéric Leclerc-Imhoff)於利西昌斯克(Lysychansk)搭乘人道救援用的卡車時,遭射穿車身裝甲的砲彈彈片擊中頸部身亡。同行的記者布蘭茨泰特(Maxime Brandstaetter)與當地記者助理盧塔(Oksana Leuta)受到輕傷。伊姆霍夫打算跟隨車隊報導平民撤離的過程,車隊卻在此時遭到轟炸。6月10日,數百人在巴黎參加了這名法國記者的追思會,無國界記者秘書長德洛瓦(Christophe Deloire)亦到場致敬其「對專業的投入與使命感······在歷史上的此刻,不同政權正試圖推行建立於宣傳上的世界秩序」

Image
61/ 180
分數 : 65

烏克蘭

2025 年1月1日至今遇害人數
0 記者
0 媒體工作人員
0
監禁至今人數
0 記者
0 媒體工作人員
0
Publié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