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記者為何應擔憂北京國安法的香港續篇「23條草案」

香港當局正趕著通過「23條草案」——北京四年前所實施嚴厲《國家安全法》在香港的延伸,該法之後被大量用於對付記者和新聞自由捍衛人士。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香港立法會議員審閱完長達212頁的法案草案,並在周末另行召開會議以加快討論,最終於昨天完成對香港政府於2024年3月8日所公布《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又稱「23條草案」)的審議。該法長達一個月的「公眾諮詢」被普遍認為是一場騙局,而法案在此短短九天後便進行一讀。經過2023年7月的選舉改革後,此法預計將在效忠北京派所主導的立法機構中無異議通過。
行政長官李家超堅稱應「全速」通過該法,其條文在極大程度上以北京於2020年實施的嚴厲《國家安全法》(NSL)為基礎,觸犯該法者可判處無期徒刑,自通過以來已被大量用於對付記者和新聞自由維護人士。新法引入「間諜活動」、「境外干預」和「竊取國家秘密」等新的罪行類別,在中國本土,這些罪名被用於對付新聞自由捍衛者。在殖民地時期的法律中,「煽動叛亂」罪最高可判處2年徒刑,但在新法中,同樣的罪行將判處10年刑期。
「香港政府將北京推行的條款植入港版國安法,期望在打壓獨立聲音的同時重塑香港法治假象,但任何人都不應受其愚弄。我們敦促民主國家向中國當局施加壓力,以恢復香港的完整新聞自由。」
「23條草案」與《國家安全法》一樣措辭含糊,便於法官任意解讀使用,且可適用於在香港境外實施的行為。根據這項新法,持有被當局認定具「煽動性」的出版物(如獨立報紙《蘋果日報》)便可能構成犯罪,最高可判處三年徒刑。如今,危害國家安全罪的嫌犯無須起訴即可拘留16天,且在48小時後才能會見律師。與外國組織或外交官進行交流即可能被視為「境外干預」,此罪名可判處14年徒刑。
該法以香港的小憲法《基本法》第23條為名,此條文規定香港應通過其國家安全法,但港版國安法在2003年的大規模抗議後取消制定。在2020年又一系列的大規模抗議之後,中國將其版本的國家安全法(NSL)強加於香港,並以此起訴多名記者和新聞自由捍衛人士,《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即為其中一人。
短短20年內,香港的排名從第18名大幅下滑,在無國界記者2023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所衡量的180個國家地區中名列第140。中國在2023年無國界記者世界新聞自由指數所衡量的180國中排名第179名,這座全球最大的記者與新聞自由捍衛人士監獄至少已關押121人,其中12人位於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