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自由象徵人物黎智英的國安法案件將於六個月後開始審理

2023年9月25日——從現在算起6個月後,香港新聞自由象徵人物、英國公民黎智英將以危害國家安全的罪名受審,並可能因此面臨無期徒刑。黎智英為《蘋果日報》創辦人,更曾獲頒無國界記者新聞自由獎,過去三十年來,他始終直率地爭取港人的知情權。
從佐丹奴服飾品牌的創辦人到香港爭取新聞自由的象徵人物,其轉變並非命定。黎智英在12歲時逃離家鄉廣州及毛時代中國——當時史上最致命的一場饑荒正在肆虐,並偷渡到前英國殖民地香港。這位在服飾車間學習英語的年輕低薪難民於1981年創立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一個服飾品牌,其公司業務在國際市場上迅速擴展、使黎智英發家致富。入籍英國的黎智英本可滿足於繼續經營服飾公司,但1989年6月4日的天安門大屠殺事件改變了他的命運,使其決定投身爭取民主和新聞自由。不到一年後,黎智英於1990年創辦中文週刊《壹週刊》,後於1995年創辦《蘋果日報》。
這份報紙是少數仍敢公開批評北京政府的主流報刊之一,更成為香港活躍媒體環境中的領航者。《蘋果日報》因致力於報導民主運動而不斷遭受當局施壓。2021年6月,警察衝入該媒體集團總部,同時政府宣布凍結其資產,並在報社主要管理人員家中將他們逮捕——其中六人仍在拘押中。在香港營運26年後,《蘋果日報》於2021年6月24日發行最後一期。當天結束時,其發行量創下百萬份記錄,為平時單日銷量的十倍之多。
2021年4月,黎智英從牢中寄出一封信,表示「高舉正義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責任」。經歷數十年的騷擾後,黎智英預估政府將進一步攻擊自己創辦的民主派報紙《蘋果日報》,他向員工說道:「時代在我們面前既倒,更是我們昂首站立的時候」。
暴力攻擊與司法騷擾
過去30年來,《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一直是當局的重點打壓對象。2022年12月10日——諷刺的是,這天正好也是國際人權日——黎智英因兩項捏造的欺詐指控被判處5年9個月徒刑,在此之前,他已因於2019年和2020年參與「未經核准」的民主抗議活動而被判刑20個月。過去數十年來,黎智英和其媒體團體多次遭受暴力攻擊和騷擾,包括數起縱火事件。
黎智英在獄中度過74歲和75歲生日,他至今已被監禁兩年多的時間,且因國安法「勾結外國勢力」罪的指控而面臨無期徒刑,他將於2023年9月25日接受無陪審團審判。參與未經核准的抗議活動、欺詐及危害國家安全罪——黎智英遭到指控的罪名之多及量刑之重,在在表明中國政府如何迫切地試圖打壓這位香港新聞自由的象徵人物。
黎智英:爭取香港新聞自由的30年奮戰
|
資訊審查與控制系統
過去兩年來,港府以前所未見的力度打壓新聞自由,迫使獨立媒體關閉,並起訴至少28名記者與新聞自由捍衛人士,其中13人目前仍在監禁中。
在去年發表的《中國新聞業大躍退》報告中,無國界記者揭露中國政府所建立的資訊審查與控制系統,及其對全球新聞自由與民主的威脅。
香港過去曾是新聞自由的堡壘,但在無國界記者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的排名中,卻從2021年的第80名滑落至2022年的第148名,為當年度指數名次跌幅最高者。中國在指數所評估的180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17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