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在严厉国安法施行四年后,至少900个新闻工作消失、媒体流亡海外

国安法的制定为香港新闻自由衰落的转捩点,在这部峻法通过四年后,无国界记者(RSF)对流亡记者的困境进行深入调查,并呼吁对港侨主导的媒体给予更多支持。

根据无国界记者的统计,自香港于2020年6月30日通过《国家安全法》(NSL)以来,至少有900名记者失去工作,其中数百名记者移居海外,这些港侨在台湾和英国等国家建立10间媒体。光传媒总编辑梁嘉丽解释说,“我以前在《苹果日报》的同事里,只有5%继续从事记者工作,多数人都已经改行。”她补充道:“离开香港让我感到无助,但创立流散媒体给予我力量,让我觉得自己仍有能力抵抗,也减少背离家乡的负罪感。”

“香港的新闻自由状况一落千丈,流散海外的媒体成为该地资讯的重要来源,但这些媒体仍十分脆弱、绝大多数难以持续营运。我们呼吁国际社会为流亡记者及其媒体提供切实支援,包括开放签证计划及大规模的资助和发展计划。

艾玮昂(Cédric Alviani)
无国界记者亚太区办事处代表艾玮昂(Cédric Alviani)

新成立的10家媒体主要在网上营运,包括台湾的光传媒(Photon Media)、英国的追新闻(The Chaser)和绿豆(Green Bean Media),以及记者遍布全球的棱角媒体(Points Media)。最新加入者为流亡英国记者创办的《香港人》(The Hong Konger),这份网路杂志“将香港视为超越地理位置的概念”。

“红线”的影响

在国安法的限制下,仍在香港工作的记者必须小心避开中国所新增“红线”(记者不得报导的禁忌话题),流散海外的媒体则承担起报导敏感话题的任务,对抗中国政府的不实资讯。 《苹果日报》前总新闻主任李家聪解释道,“目前,香港所有现存媒体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自我审查。位于香港以外的媒体能够相对自由地进行报导,不受‘红线’限制,可以选择在香港已经‘消失’的新闻或角度报导”。

流亡新闻媒体的挑战

由于财政困难,这些港侨主导的媒体前景仍不明朗。李家聪表示,“海外流散媒体缺乏资源、人力有限。为保持独立性,他们不依靠广告而是靠读者订阅。”梁嘉丽补充道,“香港国安法通过后,以众筹方式向流散媒体捐款可能被视为支持外国势力,订阅数更大幅下降,使我们的工作难以为继。”

过去四年来,香港政府以现行法律起诉至少28名记者和新闻自由捍卫人士,其中10人仍在狱中,并关闭《苹果日报》和立场新闻两大独立媒体。在此同时,当局一再骚扰记者协会,所形成的恐惧氛围导致至少五家小型媒体停止营运,一名无国界记者代表甚至遭禁止入境。

2023年,无国界记者向香港等62国的460名记者提供财政援助;其中三分之二的资金用于支付流亡记者的搬迁或重新安置费用。无国界记者并为报导中国(包括香港)的记者制定大规模技能培养计划,向至少890名记者提供中文、粤语和英语的网络及现场培训课程。

短短20年内,香港的排名从第18名大幅下滑,在无国界记者2024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中名列第135。中国在指数所调查的180个国家地区中排名第172。

Image
135/ 180
分数 : 43.06
Publié 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