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編算方法
2022年起開始採用
世界新聞自由指數的目標為:比較180個國家地區之記者媒體所享有的自由程度。無國界記者及其專家小組在編算指數時,所使用的新聞自由定義如下:
「新聞自由的定義為記者作為個人及群體,可選擇、產製與傳播新聞以服務公共利益,其作業獨立於政治、經濟、法律與社會勢力的干涉,且人身與心理安全不受威脅的能力。」
依此定義,新聞自由問卷與地圖可區分為五個不同類別或指標(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與安全性)。
本指數呈現各國於指數發佈前一曆年(一至十二月)的新聞自由概況。然而,指數意在準確反映各國於發佈時的狀況。因此,如在評估年度結束到指數發佈期間,某國的新聞自由情況發生劇烈變動,我們會更新資料以盡可能將最近發生的事件納入考慮。此類情況可能涉及新爆發的戰事、政變、對記者發起大規模攻擊,或是突然推行極為高壓的政策。
自2020年以來,負責修訂排名方法學的小組共有七位專家:
- Thomas Hanitzsch,慕尼黑路易斯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ät)傳播學與媒體研究系的研究員,專門研究全球新聞文化與比較方法學;
- David Levy,路透社新聞學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研究員及前所長,記者無國界(RSF)英國分部成員;
- Sallie Hughes,邁阿密大學新聞與媒體管理系的教授,曾任《邁阿密先驅報》(Miami Herald)、《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麥克林雜誌》(Maclean’s)的記者;
- Herman Wasserman,開普敦大學媒體研究教授,並為《非洲新聞學研究》(African Journalism Studies)期刊的總編輯;
- Laura Moore,記者,德國之聲學院(Deutsche Welle Akademie)研究與評估部門負責人,《衡量全球媒體自由》(Measuring Global Media Freedom)一書的作者(Springer VS,2020);
- Thibaut Bruttin, 無國界記者(RSF)執行長;
- Blanche Marès,繼Nalini Lepetit-Chella和Prem Samy之後,負責世界新聞自由排名的工作。
評分各國家地區
指數依據各個國家或地區獲得的分數(0至100)進行排名,100為最高分(最理想的新聞自由水準),而0則為最低分。
此分數的計算基礎為下列二者:
- 媒體與記者因其工作而遭侵害事件的量化統計;
- 各國家地區新聞自由情況的質化分析,其依據為新聞自由專家(包含記者、研究人員、學者與人權捍衛人士)對無國界記者問卷(提供24種語言版本)的答覆。
阿拉伯文、保加利亞文、繁體中文、簡體中文、捷克文、英文、法文、德文、希臘文、印地文、匈牙利文、印尼文、義大利文、日文、韓文、蒙古文、波蘭文、葡萄牙文、羅馬尼亞文、俄文、西班牙文、波斯文、土耳其文、烏克蘭文。
新聞自由地圖
新聞自由地圖可讓人透過視覺化方式掌握指數中所有國家的得分概況。所使用的顏色與類別說明如下:
- [85 - 100 分] : 狀況良好(綠色)
- [70 - 85 分] : 狀況尚可(黃色)
- [55 - 70 分] : 問題顯著(淺橘色)
- [40 - 55 分] : 狀況艱難(深橘色)
- [0 - 40 分] : 狀況惡劣(深紅色)
評估標準:五項脈絡性指標
在評估各國家或地區的得分時,我們使用五項脈絡性指標以完整反映新聞自由情況的複雜性:政治環境、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與安全性。
我們將計算各指標的分項得分(0至100)。所有分項得分在總分中的比重相同。而在各指標中,所有問題和子問題的權重相同。
政治環境
- 33道問題與子問題
其評估目標為下列面向:
- 相比於政府或其他政治行動者施加的政治壓力,對媒體自主權的支持與尊重程度;
- 對符合專業標準的不同新聞取徑之接受程度,包括支持特定政治立場的取徑及獨立取徑;
- 對媒體發揮功能、向政治人物及政府問責以維護公共利益的支持程度。
法律環境
- 25道問題與子問題
其評估目標為下列面向:
- 記者媒體可自由作業,不受審查、司法制裁或過度限制其表達自由的程度;
- 在獲取資訊時,記者可免於差別待遇及保護消息來源的能力;
- 對記者採取暴力行為者是否為此遭受懲罰。
經濟環境
- 25道問題與子問題
其評估目標為下列面向:
- 與政府政策相關的經濟限制(包括設立新聞媒體的難度、政府分配補助有無偏袒及貪腐);
- 與非政府行動者(廣告主與商業合作夥伴)相關的經濟限制;
- 與試圖增進或保護其企業利益之媒體主相關的經濟限制。
社會文化環境
- 22道問題與子問題
其評估目標為下列面向:
- 因性別、階級、種族與宗教等議題而詆毀攻擊新聞媒體所導致的社會限制;
- 文化限制,包含記者承受壓力而不得質問特定權威對象或報導特定議題,因此舉可能牴觸該國或該地區的主流文化。
安全性
- 12道問題及子問題(佔安全性指標計分的2/3)
此指標的問題關注記者安全。因此,我們將新聞自由定義為在遵循新聞工作方法與倫理規範的情況下,識別、收集與傳播新聞資訊的能力,且記者無需面臨下列不必要風險:
- 身體傷害(包含殺害、暴力、逮捕、監禁、強迫失蹤與劫持);
- 心理或情感上的苦痛,可能源自所遭受恐嚇、脅迫、騷擾、監視、人肉搜索(惡意公開個人資訊)、侮辱或仇恨言論、誹謗與其他對記者或其親友的威脅;
- 職業相關損害(例如失業、沒收專業器材或搜查設施)。
- 1項侵害事件計分(佔安全性指標計分的1/3)
計算侵害事件分數時,所用資料來自無國界記者對媒體記者因其工作而受侵害情況的統計,其計算函數如下:

其中,x為某國家地區於指數發佈前一曆年之侵害事件加權總和,與以10為底數之人口規模對數的相對值:

其中:
- pop為人口規模;
- 各xi代表某類別(殺害、身體攻擊等)的侵害事件數;
- 各ki代表此類別的係數;
- n為所紀錄的侵害類別數;
- K係數作為數學工具使用,以產生介於0至100之間的數值分配範圍。其值為0.15。
選擇此函數的原因如下:
- 如某國指定年度的記者侵害事件紀錄數為零,則其侵害情況的得分為100。
- 如侵害事件數上升,則得分將隨之下降,最低為0分。
資料收集
- 無國界記者工作人員不斷在世界各地收集記者因其工作而遭侵害的資訊。
- 無國界記者的新聞自由晴雨計每日更新記者遭脅持、監禁、殺害或失蹤的資訊。
係數選擇
ki係數用於確立不同類別侵害事件的分級。其嚴重程度主要可分為三級:
- 未違反日內瓦四公約共同第三條所規定之不可克減權利的侵害事件(係數為1);
- 搜查、破壞、關閉媒體或使其停止營運;
- 違反日內瓦四公約共同第三條所規定之不可克減權利的侵害事件:
- 脅持或強迫失蹤(係數為50);
- 監禁(依監禁時間長度而定,係數介於25至50);
係數
侵害類別 (xi) |
係數 (ki) |
殺害 |
100 |
脅持 |
50 |
強迫失蹤 |
50 |
監禁時間 > 10年* |
50 |
監禁時間9-10年* |
47,5 |
監禁時間8-9年* |
45 |
監禁時間7-8年* |
42,5 |
監禁時間6-7年* |
40 |
監禁時間5-6年* |
37,5 |
監禁時間4-5年* |
35 |
監禁時間3-4年* |
32,5 |
監禁時間2-3年* |
30 |
監禁時間1-2年* |
27,5 |
監禁時間 < 1年* |
25 |
媒體遭搜查、破壞、關閉或停止營運 |
1 |
*軟禁在我們的資料中視同監禁。
人口資料來源
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規模用於計算侵害事件的分數。所使用的人口數值為世界銀行所發佈資料,然下列國家地區使用特定資料來源:
所使用人口數值為可取得的最新資料,2023年指數即採用2021年的資料(然存在特定例外情況)。